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合肥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彰显

       两化融合促进了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2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98.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23.3%,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33.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3.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确立了在全国领先的优势。
  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彰显,提升了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以江淮汽车集团为龙头的全市汽车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的实施,实现了产品全球化同步设计和产业链全过程集成化协同开发,形成了整车企业和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综合业务协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美菱、格力、海尔、三洋、长虹等家电整机厂通过开发和应用家电行业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上千家配套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合肥市在平板显示、光伏、语音、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智能交通、汽车电子、雷达、集成电路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涌现出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
  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催生出新业态。近年来,合肥市现初步形成了以国风塑业、杰事杰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群;以华东电子、四创电子、工大高科、美亚光电等为主导的公共安全产业群;以安科生物、同路生物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国轩高科、罗宝建材、国祯环保等为典型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群;以江汽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群;以京东方LCD-TFT、鑫昊PDP等为品牌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群。
  推进信息技术在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监控中的应用,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降耗。近年来,合肥市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预警,降低了单位产品自然资源消耗,推动自身发展模式朝着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方向转变。
  推进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近年来,合肥市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伤亡事故。
        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验收组专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范玉顺建议为合肥未来两化融合的实践建言道:“下一步合肥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品形态等的创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特别是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业中的两化融合。”
  对于合肥两化融合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表示,合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融会贯通了政、产、学、研、用,呈现出认识到位、领导重视、规划科学、思路清晰等八大亮点。验收工作是一个里程碑,希望合肥市政府思考更有推动力的政策,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继续推动两化融合实践,探索两化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