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关于2013年各县市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经委(经信委、经促局)、开发区经贸局:

为贯彻落实2013年国家、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3年推进各县市区、开发区两化融合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小康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坚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营造政策环境,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两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重点任务

2013年,各单位要继续完善两化融合政策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两化融合支撑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根据各产业门类、各区域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抓好试点和示范工作。

(一)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进示范试点工作,围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内涵、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决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动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提升工业装备整体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加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

(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作用,推进信息化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合肥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家电、平板显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智能语音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应用为先导,务实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三)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提高大型工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完善低成本、安全可靠的行业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能力。引导龙头企业推动行业产业链协同建设,实现龙头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等业务协同,带动产业链两化融合。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和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机构,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四)促进产业集群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总结省市级示范园区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聚集区和园区智能化水平。

(五)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构建清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全业务环节的融合渗透。深化信息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的生产、储运、使用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建立安全生产新模式。

(六)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数字企业”建设,推进“翔计划”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推广、方案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信息化综合服务。

三、工作要求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化质量的客观需要,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部署、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单位要抓紧研究制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有关政策措施,切实将已有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省、市级试点示范企业(项目)。

3、加强项目储备和支持。各单位要继续以项目为载体,围绕2013年两化融合工作重点,做好项目储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并做好对项目的资金配套,支持一批重点项目。

4、强化考核评估2013年全市工业发展目标已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我委将进一步完善《合肥市两化融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探索开展区域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总结各单位推进辖区两化融合工作情况并通报。

附件:2013年各县市区两化融合重点工作

2013年各县市区两化融合重点工作任务表

                     

                            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