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全国“两化”融合评估结果出炉 安徽排名第14位

   作者:经信委信息产业推进处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1日 
        日前,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安徽排名全国第14位。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对看似空泛的“两化”融合概念进行全国区域的评估打分。

  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工业化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工信部此次评估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四大梯队,安徽处于第二梯队。其中,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综合得分在70以上,位列第一梯队,天津、湖北、辽宁、湖南、重庆、河南、安徽、陕西、黑龙江综合得分在60至70之间,组成第二梯队,其余为第三、第四梯队。

  安徽“两化”融合排名全国14位

  安徽“两化”融合总体得分为55.7分,排名全国第十四位。省经信委负责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刘三新认为:“这一排位基本反映了我省“两化”融合在全国的真实水平。 ”评估报告称:“安徽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工业应用指数最好。 2011年,安徽省以示范带动全省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创新较为活跃。企业的ERP、MES、PLM、SCM和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水平比较高,多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开始走向综合集成和产业链协同”

  安徽大企业“两化”融合较好

  刘三新认为:安徽“两化”融合在“工业应用”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大企业。 “江汽、合力叉车、淮矿等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均在各自行业内领先。钢铁、化工、汽车、船舶等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7%;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管理和业务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 ”“实际上,如果在企业层面比拼‘两化’融合,安徽水平很高。安徽得分低的是‘基础环境’,其各项指标,包括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等权重很大,安徽人口很多,在这方面很吃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因而非常明显。 ”